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9集课程复讲

郎海涛学长

  
   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9集提纲
   1.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仁德? 
   2. 什么是“同是人,类不齐;流俗众,仁者希”? 我们应该怎么做?
   3. 怎么做到“亲仁”?
   4. 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哪三个字?
   5. 为什么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好带? 


   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9集复讲
   1.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仁德? 
     判断一个仁德之人,可以看是否:
      1、存心仁厚;
      2、谦卑的态度:唯有谦虚才能跟道德相应; 
      3、以身作则:说到一定做到,或者先做到了后说。


   2. 什么是“同是人,类不齐;流俗众,仁者希”? 我们应该怎么做?
     “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,殊无怪也”。没有圣贤教诲,人们不明是非善恶,所以现在是流俗众,也是受害者。 
       内无基础,外面污染又大,内外夹攻,结果就兵败如山倒。我们先要把自己的双脚扎稳,先保证自己不会随波逐流,这样才可以拉别人,帮别人。当我们的能力慢慢增强以后,可以把影响力从修身转到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去发展。绝对可以从一个人转一个家,进而转一个团体、一个社会。 

    3. 怎么做到“亲仁”?
      亲近仁德之人,整本经典读完之后时时刻刻放在心上,依教奉行。

    4. 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哪三个字?
     中国文化浓缩以后有一个心法:“君,亲,师”,天地之间最尊贵的就是君亲师,君亲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天地之德落实在立身,落实在齐家,落实在贡献社会。 
      作之君,君指领导,以身作则,也就是身教。 
      作之亲,亲是指关怀、爱护,把他当一家人看待。 
      作之师,师是指教导,代表因材施教。 
      君、亲、师一定可以解决所有人与人之间的问题,解决所有人与社会的问题。我们只要时时提醒自己有没有做到君、亲、师,一定可以道业精进很快。

     5. 为什么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好带?   
      原因在于没有真正落实君亲师。 
      作之君,君指领导,以身作则。父母有没有做到? 自己要求孩子要孝顺父母,自己可能就没有做到。那孩子就会上行下效。出现上梁不正下梁定歪。 
       作之亲,亲是指关怀、爱护。家长做到没有?每天卖力赚钱给孩子花,是不是爱护如果没有智慧,爱之足以害之,把他宠坏了,那还得了! 
        作之师,做好教导,因材施教。如果从小没给孩子打好根基,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,长大了就为时已晚。
父母要时时拿君、亲、师来观照自己。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